• 「创艺。新生」 (2023)

    研究者:香港大学,何天虹教授

    背景:香港吸毒成瘾年轻化已成为一个身心灵健康的关注。许多人借助毒品成瘾作为应对压力、情绪相关问题和解闷的方法。不幸的是,超过 80%的年轻吸毒者没有因吸毒所带来的问题而寻求专业协助或其他形式的社会支持。目前,香港大部分戒毒服务的重点是减少吸毒以及提供与毒品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教育。所以,社会有迫切需要对这些服务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更有效地支持年轻吸毒者应对毒瘾。


    目的:本计划的目的是将创意艺术融入香港的戒毒康复服务,并探讨其在年轻吸毒者和前线个案工作者中的有效性、可接受性和实用性。此外,本计划旨在通过利用艺术,为在毒瘾问题上挣扎的人提供支援服务的变革。


    方法:本计划的评估研究评估了两个主要项目组成部分的潜在效益:(1)戒毒康复者的创意艺术介入计划,以及(2) 前线专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创意艺术介入的评估采用混合方法、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及设有两个评估时间点(T0和T1),并会以量性和质性探究方法进行评估。本评估共有260 名年龄介乎20 至60 岁的香港戒毒康复者参与并于两个不同的时间点收集定量数据:基线(T0) 和8 周后的跟进( T1). 当中包括132位为年龄介乎21 至35岁的年轻成年人。而其中 30 名戒毒者更于完成创意艺术介入计划后进行焦点小组访谈。而就前线专业人员专业培训,共 30 名前线专业人员于完成为期4天的培训后填写意向调查,并从中邀请10 位专业人员进行聚焦访谈作研究数据之用。所有数据均在 2019 年 6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间收集。对于戒毒康复者的创意艺术介入随机对照研究的定量数据,本评估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独立t检验来评估样本的同质性,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手法评估介入的成效。而对于前线专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的定量数据,本评估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获得总体满意度和对培训单元在提高个案工作者开展创意艺术戒毒项目的知识、技巧和效能方面所感知的有效性。而这两项评估研究的质性研究部份都采用了主题分析法来研究,就是根据戒毒康复者和前线专业人员的深入访谈以识别主题和次主题。


    结果:本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提供了经验证据阐明与常规治疗的小组相比,创意艺术介入小组于提高正向情感和解难导向有相当成效。研究结果亦显示,在缓解焦虑、减少自我挫败倾向、通过停止不愉快的情绪思考或获得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来加强与毒品有关的应对以及改善避免毒品的自我效能方面也有潜在的好处。研究数据亦显示,创意艺术的介入手法不单为较年轻的成年戒毒康复者有相当的好处,在应用在较年长的戒毒康复者当中亦有相若的效果。另一方面,参与创意艺术介入计划的康复者的焦点小组访谈显示访谈者取得额外收获,当中包括改善情绪管理、加强社交关系及培养自我意识、自信和心理灵活性。参与者认为非语言表达、实际的体现和具体化以及创造力和艺术乐趣是他们能够进行积极变化的关键因素;他们亦强调创艺大使的促进技巧能灌输希望和关怀,并促进彼此间的互相学习。而专业培训的评估发现,参加培训的前线专业人员认为本培训项目是实用、具启发性及令人满意。受训者认为培训有助提高他们向服务对象提供创意艺术干预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能力。他们亦期望能有进一步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技巧,并解决他们在戒毒环境中实施创意艺术介入时所遇到的环境挑战。


    结论:在香港,创意艺术介入是一种与文化相关、以证据为基础、以人为本的戒毒康复方法。创意艺术介入受到服务对象和前线专业人员的欢迎 – 双方都认为在康复服务中实行创意艺术介入是有效的、有意义的、并且令人满意。成效研究显示,创意艺术为本的介入手法不论应用于较年轻的个案还是较年长的个案都有相当的正面成效。前线专业人员亦分享了他们对进一步培训的热情,以及他们对推进创意艺术介入作为传统戒毒形式的替代方案的支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培训将有助于该议题以及那些在毒瘾问题上挣扎的人的整体健康。



  • 在囚人士的戒毒治疗和康复服务研究:挑战与机会 (2023)

    研究者:香港大学,叶兆辉教授 及 香港中文大学,陈之翰博士

    背景:全球正面临着吸毒问题日益严重的挑战,极需拓展药物、心理社会和复康等多种治疗方法。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吸毒罪犯的特征,了解其复康过程,寻求提高复康成果的潜在机制,并估算因改进复康过程而可以降低的社会成本。


    方法: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桌面研究审查多种资料来源。研究团队分析了2013年至2019年间,15至30岁的戒毒所犯人的惩教署数据,以研究其召回率。此外,通过焦点小组访谈和一对一讨论共收集了130名受访者的意见(包括100名吸毒者和30名相关持份者),以了解现有的戒毒治疗和复康服务。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约58%的戒毒所罪犯被召回,其中78%的主要原因为复吸。年龄、婚姻状况、定罪记录、复康项目参与以及在服刑期间的探访等因素与召回和/或再犯有密切相关。当犯人具有较强的社会支援网络,他们被重新召回的风险相对较低。研究亦指出,尽管现有体系在利用社区资源等方面有所成效,但仍存在改进空间。例如,需要加强各持份者之间的协作以提高效率。


    结论:综上所述,为防止吸毒问题恶化和再次出现,研究小组建议改进现有的治疗和复康体系。这将有助于降低吸毒带来的社会、医疗和经济成本,同时预防毒品相关的犯罪活动及重犯。



  • 滥用精神科药物者戒毒治疗及康复服务之循证实践评估指引研究:混合模型研究 (2022)

    研究者:香港大学,罗亦华博士

    背景:戒毒康复情况与精神药物滥用人士采用的治疗计划及介入方法的成效之间欠缺明确的关连。


    目的:了解本地持份者对精神药物滥用人士治疗计划的观点;设计一套适用于香港的治疗计划评估指引;及了解生活质素(QoL)的概念,以将滥药人士的整体身心健康纳入结果指标。


    方法:我们进行了两轮德尔菲法研究,访问了44名受访者,从中了解如何改善本港治疗计划的成效评估方法。我们亦与271名精神科药物滥药人士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以作验证。


    结果:研究参与者取得一致共识,认为有需要主观及客观计量工具更全面地两者并用,以量度治疗计划的拟定结果。降低危害是戒毒康复过程中显示步向戒毒的重要结果指标之一。另外,研究亦制定及验证了一项新的「需要为本生活质素量表」(NBQoL)。


    结论:建议使用个人化及跨学科的介入治疗,配以变革理论以及相应的结果指标。



  • 「越」级挑战 2.0 —为年轻成年人而设的社区续顾计划 (2022)

    研究者:东华三院越峰成长中心 及 香港浸会大学张小燕教授

    背景:运动有益健康,但对于戒毒复康的效用并没有太多相关的研究。是次社区续顾计划,通过提供多类运动项目予社区戒毒人士参与,从中了解运动对戒毒的效用。


    目的:评估社区运动康复计划对戒毒人士减少吸毒的效用,以及运动对戒毒人士在体适能及身心各方面的影响。


    方法:整个计划为期三年,在不同地点举办一系列运动课程。每个课程为期十个星期,每星期一课。计划期内,共邀有169位40岁以下戒毒人士自愿参与运动课程前的体适能测试及问卷调查(前测),当中有78位完成整个运动课程,并再一次进行体适能测试及问卷调查(后测),收集到的资料用以了解其课程前后身心的变化及差异。


    结果:参加者在完成运动课程后,于体适能水平、柔韧度、肌耐力、肌力量及平衡力、做运动的动力、心理、情绪、生理及智能上的指数都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在生活满意度、自定力、拒绝毒品的自我效能、主动面对压力及抗毒挑战的能力也取得较高分数。


    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训练能有效帮助戒毒人士远离毒品,对复康有正面效用。



  • 流动认知功能康復计划在戒毒康復者的随机对照试验(2021)

    研究者:基督教联合医院

    背景:患有药物滥用疾患(SUD)的人仕表现出认知缺陷,这会影响他们的日常功能。至今,针对SUD的认知训练研究不多。我们设计了「流动认知功能康復计划」(MFCP),并在2015-2017年间初步应用及测试。



    目的:在这一次的研究中,我们测试MFCP是否有效。我们的假设是对比起参加社交活动的人仕,接受MFCP训练的人仕的认知和日常功能会有所改善。


    方法:这是一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我们于滥用精神药物者辅导中心(CCPSAs),住院戒毒治疗及康復中心(DTRCs),美沙酮诊所及基督教联合医院物质误用诊所招募服务使用者参与是项研究。我们用Cognistat(NCSE)和加拿大职能表现测验(COPM)在训练前后评估参加人仕的认知和日常功能。我们以重複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 ANOVA)分辨两组人仕在认知和日常功能的增长上有否明显差别。


    结果:我们邀请了134位务使用者参与是次研究。最后实验组有53人(他们接受MFCP训练)而对照组有57人(他们参加与实验组相约时数的社交活动)。重複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 ANOVA)显示两组人仕在认知和日常功能的增长上并没有明显差别。Schèffe分析发现两组人仕的认知和日常功能均有明显进步。


    结论:根据这次研究和过往经验, MFCP既方便又实用,并且对SUD患者有帮助。我们建议在将来使用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design)进一步研究MFCP是否比社交活动在改善SUD患者的认知和日常功能上有更好的改善率。



  • 钩藤能否减轻氯胺酮造成之破坏? (2020)

    研究者: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姚大卫教授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展示钩藤与氯胺酮的相互作用似乎能改善小鼠的固化记忆,以及减少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区域因氯胺酮而引致死亡的细胞数目。


    目的:以动物模型进行实验,以探讨利用钩藤对氯胺酮造成的破坏进行治疗介入的成效,以及了解可否以钩藤取代氯胺酮作为另一种毒品替代物,并为钩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影响提供证据。


    方法:使用的方法包括有行为学、生物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并透过组织病理学和心电图的研究结果观察氯胺酮对肝脏和心脏的毒性影响。


    结果及结论:钩藤显示出辅助治疗氯胺酮毒性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时刻记着钩藤如其他药物一样,长期使用会导致血清中转氨酶和肌酸酐水平上升。对于服食氯胺酮的病人来说,中医及/或西医的监督和建议是必需的。


  • 研究基督教正生书院的治疗社区康复计划(2019)

    研究者:香港大学,陈浚灵博士

archive(按此前往研究报告资料库下载於2016年前完成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