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食毒品断念之路︰香港青少年戒毒者之定性研究 (2023)

    研究者:香港理工大学,莫伟贤博士

  • 2019冠状病毒大流行对急症室处理急性毒品中毒的影响 (2023)

    研究者:香港大学,林沛坚医生

    背景: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对因吸毒而引致急性中毒到香港急症室就诊的趋势以及吸毒者滥药模式的影响尚未清楚。


    目的:探讨疫情期间因吸食甲基安非他明(冰毒)、可卡因、大麻、海洛英及氯胺酮而引致急性中毒到香港急症室就诊的趋势以及吸毒者滥药模式的变化。


    方法:我们对2017年1月23日到2023年1月22日期间,公立医院急症室向香港中毒咨询中心呈报涉及上述五类主要毒品的急性中毒个案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泊松回归分析、间断时间序列分析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了急性中毒的趋势和模式。


    结果:我们分析了1,453个案例。涉及冰毒、大麻和海洛英的急性中毒个案在疫情开始时有所增加,但随后以比疫情前更快的速度下降。氯胺酮的急性中毒个案也有所增加,并在疫情期间趋势保持不变。急性可卡因中毒的数量和趋势在疫情期间并没有显著的变化。整体而言, 关闭社交及娱乐场所对吸毒所引致的急性中毒影响有限。这项研究显示出数个值得留意的急性中毒模式和临床表现的变化。


    结论:疫情对本港药物滥用的模式和相关的急性中毒有多重影响。这项研究的结果印证我们须要在疫情期间和过后,持续对本地吸毒以及由此引起的急性中毒问题保持警惕。


  • 「自选人生 II」社区健康教育计划 (2023)

    研究者:香港城市大学,黄成荣教授 及 香港青年协会青年违法防治中心

    背景:近年青少年间流行吸食大麻,滥用大麻的风气盛行,情况值得关注。


    目的:探索青少年吸食大麻的风险因素及探讨预防青少年吸食大麻的策略。


    方法:是次研究是基于香港青年协会青年违法防治中心服务使用者的经历、社工和服务相关持分者意见之探索性研究 (exploratory study)。研究团队由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采用「质性方法」进行,从多角度探索青少年吸食大麻的风险因素及讨论预防吸食大麻的策略,方法包括个别访谈及焦点小组。研究采用了「一般化紧张理论」(General Strain Theory) 和「差别接触理论」(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 作为理论基础。


    结果:是次研究发现,青少年大麻使用者普遍来自不和谐或冲突频繁的家庭,且普遍没有成功感,而且自我评价较低。他们均认识吸食大麻的朋友,当这群青少年因人生处于紧张状态而出现负面情绪时,往往采取自行应付的态度,很少向人求援,并受朋辈影响而误以为大麻能纾缓情绪,导致出现吸食大麻等成瘾行为的情况。


    结论:是次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增添了我们对青少年吸食大麻的知识,并对我们日后筹划社会服务及设计预防青少年吸食大麻的程序上起着启发性作用。预防青少年吸食大麻需要多方面的方法,包括加强青少年对大麻祸害的认知、加强青少年面对生活压力及情绪困扰的支援、加强青少年朋辈间的正面影响、强化家庭及社会对青少年的支援、利用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加强预防吸毒教育,以及为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制订预防吸食大麻的教育方针。


  • 因滥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致急性中毒及其后因滥药到急症室再度求诊的研究 (2021)

    研究者:香港大学,林沛坚医生

    背景:冰毒(甲基安非他命)、可卡因以及大麻为香港常见的毒品,然而本地针对在急症室所处理滥用相关毒品的的趋势、临床特征、身心祸害以及其对公营医疗服务负荷的研究却相当缺乏。


    目的:归纳本港急症室中因滥用冰毒、可卡因及大麻而引致急性中毒的趋势、临床特征及其对本港急症室的负荷,以及研究在这些急性中毒个案中引致器官受损及患者出院后继续因滥药而再度到急症室求诊的预报因素。


    方法:研究团队回顾了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九年香港中毒咨询中心所记录的1 629个滥用相关毒品的急性中毒个案,共涉及1 348名病人。我们使用负二项式模型研究了急性中毒的趋势,并进行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去确定器官受损的独立预报因素, 以及进行 Cox 回归分析以确定因滥药而再度到急症室求诊的预报因素。


    结果:在研究期间, 因滥用这些毒品而引致急性中毒的个案并没有显著上升的趋势, 同时滥用多种毒品却相当普遍。大部分相关毒品的急性中毒个案在急症室被分流为紧急类别,患者主要的表征为脑部中枢神经以及心血管系统过度刺激的相关症状。我们发现相当多患者血钾水平偏低、横纹肌溶解、肾功能受损以及行为紊乱。在硏究的个䅁中共有18名病人死于急性中毒,96名病人需要深切治疗。在分析预测因急性中毒而引致器官受损的因素中,我们发现若患者在急症室分流站时的体温超过摄氏39度、心跳率每分钟超过120、过度出汗、躁动不安、瞳孔放大或无反应、急症分流等级为较紧急、同时滥用咳药水或咳药丸或服用其他药物丶以及有同时受伤的话会较有可能出现器官受损。滥用冰毒或若患者于留院其间需要紧急精神科会诊,出院后因滥药问题而重返急症室的风险明显较高。而经历严重急性中毒的吸毒者将来因滥药问题而再到急症室求诊的机会则明显较低。


    结论:此项研究扩阔了我们对本港因滥用冰毒、可卡因以及大麻所引起的急性中毒的了解。滥用冰毒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危害身心健康。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建议政府应该继续投放更多资源教育年轻一代冰毒的严重祸害及杜绝其使用。当病人仍在医院接受急性中毒治疗时,我们应掌握时机并加强与其他戒毒服务机构的协作,提供适切的服务以对应滥药者的需要,确保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接触,从而帮助滥药者戒毒。


  • 认识香港吸毒者及其医疗护理服务途径-迈向更完善的治理(2020)

    研究者:香港大学,陈慧贤博士

    背景:这项驻院研究项目探讨需要急症室医疗护理服务的吸毒者的特性。


    目的:识别及深入了解吸毒者,以便设定及改善随后的治疗安排,以及为针对吸毒者发展的医疗与社会服务协作介入新模式提供指引。


    方法:应用大数据方法,研究团队分析8 423名患者的身体状况,急症室就诊和住院次数的趋势,比较滥用药物患者和非滥用药物患者两组使用公共医疗资源的情况。


    结果:急症室病例中,滥用最多的药物是鸦片类,其次为氯胺酮,巴比妥类药物/催眠药,安非他明和可卡因。


    结论:过度使用急症室及住院服务会对香港公共医疗系统的资源分配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专为滥用药物患者的支持和治疗措施可有助减少他们到急症室就诊和住院次数。


  • 香港男男性接触者危害精神毒品使用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2019)

    研究者:香港中文大学,王子昕教授
  • 在香港急诊科患者中识别隐蔽的危害精神毒品吸食者(2018)

    研究者:香港大学,梁令邦博士
archive(按此前往研究报告资料库下载於2016年前完成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