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吸食毒品斷念之路︰香港青少年戒毒者之定性研究 (2023)

    研究者:香港理工大學,莫偉賢博士

  • 2019冠狀病毒大流行對急症室處理急性毒品中毒的影響 (2023)

    研究者:香港大學,林沛堅醫生

    背景: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對因吸毒而引致急性中毒到香港急症室就診的趨勢以及吸毒者濫藥模式的影響尚未清楚。


    目的:探討疫情期間因吸食甲基安非他明 (冰毒)、可卡因、大麻、海洛英及氯胺酮而引致急性中毒到香港急症室就診的趨勢以及吸毒者濫藥模式的變化。


    方法:我們對2017年1月23日到2023年1月22日期間,公立醫院急症室向香港中毒諮詢中心呈報涉及上述五類主要毒品的急性中毒個案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研究。我們使用泊松回歸分析、間斷時間序列分析和多變量邏輯回歸分析了急性中毒的趨勢和模式。


    結果:我們分析了1,453個案例。涉及冰毒、大麻和海洛英的急性中毒個案在疫情開始時有所增加,但隨後以比疫情前更快的速度下降。氯胺酮的急性中毒個案也有所增加,並在疫情期間趨勢保持不變。急性可卡因中毒的數量和趨勢在疫情期間並沒有顯著的變化。整體而言, 關閉社交及娛樂場所對吸毒所引致的急性中毒影響有限。這項研究顯示出數個值得留意的急性中毒模式和臨床表現的變化。


    結論:疫情對本港藥物濫用的模式和相關的急性中毒有多重影響。這項研究的結果印證我們須要在疫情期間和過後,持續對本地吸毒以及由此引起的急性中毒問題保持警惕。


  • 「自選人生 II」社區健康教育計劃 (2023)

    研究者:香港城市大學,黄成榮教授 及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

    背景:近年青少年間流行吸食大麻,濫用大麻的風氣盛行,情況值得關注。


    目的:探索青少年吸食大麻的風險因素及探討預防青少年吸食大麻的策略。


    方法:是次研究是基於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服務使用者的經歷、社工和服務相關持分者意見之探索性研究 (exploratory study)。研究團隊由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間採用「質性方法」進行,從多角度探索青少年吸食大麻的風險因素及討論預防吸食大麻的策略,方法包括個別訪談及焦點小組。研究採用了「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 和「差別接觸理論」(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 作為理論基礎。


    結果:是次研究發現,青少年大麻使用者普遍來自不和諧或衝突頻繁的家庭,且普遍沒有成功感,而且自我評價較低。他們均認識吸食大麻的朋友,當這群青少年因人生處於緊張狀態而出現負面情緒時,往往採取自行應付的態度,很少向人求援,並受朋輩影響而誤以為大麻能紓緩情緒,導致出現吸食大麻等成癮行為的情況。


    結論:是次探索性研究的結果,增添了我們對青少年吸食大麻的知識,並對我們日後籌劃社會服務及設計預防青少年吸食大麻的程序上起著啟發性作用。預防青少年吸食大麻需要多方面的方法,包括加強青少年對大麻禍害的認知、加強青少年面對生活壓力及情緒困擾的支援、加強青少年朋輩間的正面影響、強化家庭及社會對青少年的支援、利用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加強預防吸毒教育,以及為青少年不同的成長階段制訂預防吸食大麻的教育方針。


  • 因濫用精神活性物質引致急性中毒及其後因濫藥到急症室再度求診的研究 (2021)

    研究者:香港大學,林沛堅醫生

    背景:冰毒(甲基安非他命)、可卡因以及大麻為香港常見的毒品,然而本地針對在急症室所處理濫用相關毒品的的趨勢、臨床特徵、身心禍害以及其對公營醫療服務負荷的研究卻相當缺乏。


    目的:歸納本港急症室中因濫用冰毒、可卡因及大麻而引致急性中毒的趨勢、臨床特徵及其對本港急症室的負荷,以及研究在這些急性中毒個案中引致器官受損及患者出院後繼續因濫藥而再度到急症室求診的預報因素。


    方法:研究團隊回顧了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九年香港中毒諮詢中心所記録的1 629個濫用相關毒品的急性中毒個案,共涉及1 348名病人。我們使用負二項式模型研究了急性中毒的趨勢,並進行單變量分析及多變量邏輯回歸分析去確定器官受損的獨立預報因素, 以及進行 Cox 回歸分析以確定因濫藥而再度到急症室求診的預報因素。


    結果:在研究期間, 因濫用這些毒品而引致急性中毒的個案並沒有顯著上升的趨勢, 同時濫用多種毒品卻相當普遍。大部分相關毒品的急性中毒個案在急症室被分流為緊急類別,患者主要的表徵為腦部中樞神經以及心血管系統過度刺激的相關症狀。我們發現相當多患者血鉀水平偏低、橫紋肌溶解、腎功能受損以及行為紊亂。在硏究的個䅁中共有18名病人死於急性中毒,96名病人需要深切治療。在分析預測因急性中毒而引致器官受損的因素中,我們發現若患者在急症室分流站時的體溫超過攝氏39度、心跳率每分鐘超過120、過度出汗、躁動不安、瞳孔放大或無反應、急症分流等級為較緊急、同時濫用咳藥水或咳藥丸或服用其他藥物丶以及有同時受傷的話會較有可能出現器官受損。濫用冰毒或若患者於留院其間需要緊急精神科會診,出院後因濫藥問題而重返急症室的風險明顯較高。而經歷嚴重急性中毒的吸毒者將來因濫藥問題而再到急症室求診的機會則明顯較低。


    結論:此項研究擴闊了我們對本港因濫用冰毒、可卡因以及大麻所引起的急性中毒的了解。濫用冰毒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並危害身心健康。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建議政府應該繼續投放更多資源教育年輕一代冰毒的嚴重禍害及杜絕其使用。當病人仍在醫院接受急性中毒治療時,我們應掌握時機並加強與其他戒毒服務機構的協作,提供適切的服務以對應濫藥者的需要,確保他們得到最大程度的接觸,從而幫助濫藥者戒毒。


  • 認識香港吸毒者及其醫療護理服務途徑-邁向更完善的治理(2020)

    研究者:香港大學,陳慧賢博士

    背景:這項駐院研究項目探討需要急症室醫療護理服務的吸毒者的特性。


    目的:識別及深入了解吸毒者,以便設定及改善隨後的治療安排,以及為針對吸毒者發展的醫療與社會服務協作介入新模式提供指引。


    方法:應用大數據方法,研究團隊分析8 423名患者的身體狀況,急症室就診和住院次數的趨勢,比較濫用藥物患者和非濫用藥物患者兩組使用公共醫療資源的情況。


    結果:急症室病例中,濫用最多的藥物是鴉片類,其次為氯胺酮,巴比妥類藥物/催眠藥,安非他明和可卡因。


    結論:過度使用急症室及住院服務會對香港公共醫療系統的資源分配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專為濫用藥物患者的支援和治療措施可有助減少他們到急症室就診和住院次數。


  • 香港男男性接觸者危害精神毒品使用現況及影響因素研究(2019)

    研究者:香港中文大學,王子昕教授
  • 在香港急診科患者中識別隱蔽的危害精神毒品吸食者(2018)

    研究者:香港大學,梁令邦博士

archive(按此前往研究報告資料庫下載於2016年前完成之報告。)